改變人生的持續術

2012031612:06
以「農業眼光」撒下習慣的種子

在自然界中,耕土、播種、澆水,用心培育之後,才能有收割。人生其實也跟自然界一樣,然而,人們卻很容易受到簡單的知識技巧或講究實用性的書籍影響,而一味地追求「收穫」。其實,無論是工作或私人生活,若想要獲得「豐富的果實」,必須中、長期地不斷培育「習慣的種子」。

我稱這種觀點為「習慣的農業眼光」。

菠菜與玉米或柿子等農作物的生長期完全不同,有短期就可收成的農作物,也有中長期才能結果的農作物。但是,播下不同生長期間的種子才有可能獲得豐富的成果。

舉一個例子來說好了。

很久很久以前,某個村莊裡有兩名農夫。其中一個農夫只大量種植馬鈴薯、蘿蔔、菠菜、小松菜、小黃瓜、茄子等三十天或九十天就能收割的蔬菜。這些蔬菜的收穫量既可以填飽農夫家人的肚子,也能夠分給左鄰右舍。

另一個農夫也一樣種馬鈴薯、蘿蔔、菠菜、小松菜、小黃瓜、茄子等短期可收穫的蔬菜,不過,他只撥出六十%的時間種植這些蔬菜。另外,他同時也撥出三十%的時間種植南瓜、洋蔥、牛蒡、大蒜以及哈密瓜、西瓜、草莓等,約半年才能收穫的蔬菜、水果。最後,他用剩餘的十%時間種植需花數年才能收穫的柿子、桃子、蘋果等樹木。

五年後,兩名農夫家的餐桌上的菜色就完全不同了。只注重眼前收穫的農夫家的餐桌上,一樣僅限於短期收穫的菜色,所以食材沒有變化,營養也不均衡。另一方面,考慮短期或中長期均衡收穫的農夫家的菜色,不僅有青蔥、蘿蔔、玉米、蕃茄等蔬菜,還有柿子、哈密瓜、草莓、桃子等水果。


■以長期的眼光培養習慣
兩名農夫之間產生如此大的差別,原因可以說是在於有沒有「眼光」。

結合短期收穫的農作物與長期收穫的農作物,以實現豐富的飲食內容。如果具備這樣的眼光,就會播下各種不同作物的種子。習慣也是一樣。有可以馬上得到結果的習慣,也有三或十年才看得出結果的習慣。希望各位朋友能夠與獲得豐富收穫的農夫一樣,擁有中長期的眼光,培養各式各樣的好習慣。

若要達到這樣的結果,必須先清楚確定自己五年、十年後想成為什麼樣的人?想達成什麼夢想?工作上想得到什麼樣的成就?如果長期目標夠明確,自然就知道自己應該培養什麼習慣(種植何種農作物)。短期習慣與中長期習慣的不同說明如下。


1.短期習慣
以農作物來說,就像是馬鈴薯、蘿蔔、菠菜、小松菜、小黃瓜、茄子、白菜、番茄等三十天或九十天就能收割的蔬菜。

以習慣來說,就是「馬上可以看出結果的必要習慣」。例如整理、存錢、不看電視、減少開電子信箱的次數等。在商業社會中,必須培養這種具有速效性的習慣。


2.中期習慣
以農作物來說,就如同約半年才能收成的蔬菜、水果,例如南瓜、洋蔥、牛蒡、大蒜、高麗菜、蔥、豆子以及哈密瓜、西瓜、草莓等。以習慣來說,就是時間管理、寫日記、考證照等。

3.長期習慣
以農作物來說,就像是需花三或十年才能收成的蘋果、柿子、桃子、梅子、柚子、橘子、水梨以及香蕉等水果一樣。以習慣來說,就是閱讀、拓展人脈或是健康管理等。

根據上述的分類,請試著描繪你五年後、十年後的模樣吧(包含工作、家庭、人際關係、經濟、休閒、健康等要素)。